《枫桥夜泊》教案

时间:2024-05-13 23:51:59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枫桥夜泊》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枫桥夜泊》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

2学会如何欣赏诗歌。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

(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2.难点:学会诗歌的欣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考证: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

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和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脸炙人口(kuai4 zhi4):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誉。炙:烤熟的肉。脍:切得很细的肉。

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揆情度理(kui2):依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

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牵强和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址在一起。

招徕:招揽。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2 .阅读全文,考虑预习提示中的问题。

二、导入

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就告诉我们对书中的话不可全部相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这篇课文就是教我们质疑的方法。

三、正课

1.速读全文,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第一局部(l~2段):引用诗歌提出反驳的对象(枫桥夜泊)新解,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如何不在于如考据家所认为的在两句诗中罗列了三座桥和一座山,而在于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第二局部(3~7段):分别对“乌啼”“江枫”“愁眼”的新解进行反驳。

第三局部(8段):总结,认为这样的“新解”会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希望文学研究者不要这样做。

2.提问:课文第里段提出反驳的对象后,为什么写“初听觉得很新鲜,同时也对自身过去望文生义的理解感到羞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自身的疑问?

讨论并归纳:因为考证的内容是前人未说过的所以觉得很新鲜,同时,因为他人能提出新观点,对古代的诗进行考证而自身却未能做到感到很羞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质疑,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3提问:第1段连用了3个问句,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连用3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

4.提问:你同意作者在第2段对诗歌意境的描述吗?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略

四、小结

欣赏诗歌,要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内涵,捕获诗人切实的思想感情,加以领悟。要从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意象,通过想象联想再现诗歌所描绘韵画面,欣赏其中蕴含的美。要注意诗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防止理解上的实指性。还要学习诗歌精粹的语言,欣赏诗歌遣词造句的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

五、作业

l.完成课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局部组成,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示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 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全文,体会课文如何逐一反驳‘’新解”的。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作者对《枫桥夜泊》的欣赏中,知道了如何欣赏诗歌,

这节课我们要体会作者在反驳“新解”时,始终结合诗的艺术形象和意

境,这是鉴赏诗歌的钥匙。

三、正课

1.提问:作者在第3段分几个层次来反驳?有语言标志吗?

讨论并归纳:按“首先”“其次”“第三”分成三个层次。

2.提问:第3段如何分3层反驳的?

讨论并归纳:

第一层:先引用“新解”作者的考证,树起批驳的靶子。“新解”作者认为乌啼不是乌鸦叫而是一座桥名。论据是“乌鸦的习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据寒山寺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结论是诗中‘明落鸟啼”说的是“月亮向乌啼那方向落下去了。”再进行反驳。先驳‘呜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乌鸦确实不在夜间啼叫,但不等于说乌鸦夜啼的情况绝对不会有。引诗词曲为证:

(l)乐府中有《乌夜啼》的曲名和刘义庆作曲的传说。

(2)乐府琴曲歌辞有《与夜啼引》。

(3)唐教坊曲和后来的南北曲都有《乌夜啼》曲。

(4)曹操的《短歌行》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

结论:在特殊情况下,乌鸦受到惊扰会夜飞啼叫。

第二层:再驳“乌啼桥”,认为无文献史料证明其修建时间。或是由好农之徒和会命名的。举梁祝故事为证。

第三层:再驳“月落乌啼”从桥的地形接情度理,认为“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的印象”。

3.提问:你觉得这样反驳合理吗?

讨论并归纳:略。示例:反驳的第二层,桥的位置在河上,而船的位置在桥下的河面上,位置是低于桥的。

4.提问:第3段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驳论据、论证来驳论点的?

讨论并归纳: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

5.提问:第4段是怎么反驳“江枫”新解的?

讨论并归纳:先树起批驳的靶子。“新解”作者认为“江枫”是指寒山寺前两座并排的姐妹桥。

先驳“江枫”桥名。把江村桥和枫桥合并简称“江枫”,不合古人今人的语言习惯。

再驳“江枫”的实指,破坏了诗歌形象和意境。

再驳“江枫”的实指,退一步讲假如“新解”成立,那么诗歌应该改名。

这一段直接驳论点。

6提问:第5段是怎么反驳“愁眠”新解的 ……此处隐藏19318个字……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张继也能听到呢?(因为是半夜了)从哪里看出来?(夜半钟声到客船)

(6)这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哪里?(客船)在这里“到”就是传到的意思。

(7)客船能听到钟声吗?真正听到钟声的是——张继。

(8)客船上的张继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他是一个孤孤单单,举目无亲的游子,这“铛——铛——铛——”的钟声分明敲在张继的心上。听着钟声的张继更加无法入眠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9)读这句诗。

9、张继的心中有无限的愁,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诗,字字都是发自肺腑。自己读读这首诗,感受这深深的愁。

个别读,想读的读,齐读,比赛读。

四、拓展延伸。

咱们学习的《山行》和《枫桥夜泊》都是写的关于秋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两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补充习题》上的《暮江吟》和《秋词》。

《枫桥夜泊》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别董大》

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学《别董大》。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3.弄清题目的意思,准确地理解诗意。

4.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5.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六、总结

1.这两首诗分别写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枫桥夜泊》和《别董大》。

3.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境描写或绘画。

《枫桥夜泊》教案15

活动目标:

1. 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 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活动准备:

1. 诗歌范例。

2. 人手一份纸、笔。

3. 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及配乐诗磁带。

活动重点:

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活动难点:

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指导要点:

通过观察图片,听听说说,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诗中描绘的秋夜美景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活动过程:

1 . 出示挂图导入。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2.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

3 . 了解古诗结构。

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4.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 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评价要素:

1. 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 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活动建议:

在其他时间段反复播放这首诗,并把诗歌范例和幼儿的绘画作品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认读、吟唱。

附:古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